来源:欧宝娱乐app 发布时间:2025-11-18 11:17:22
它静卧于案,如一方凝结的天穹。长19厘米,宽12.5厘米,厚2厘米,重达523克,整料精雕而成,通体温润如脂,光华内敛。此件晚清和田玉“双龙戏云”砚台,以白玉为材,外壁浮雕双龙络绎于云海之间,龙身强健,鳞甲清楚,云纹翻卷,海水奔涌,刀法细腻,气势磅礴。砚池圆润深邃,可蓄墨盈尺,全体造型规整,全品相保存无缺,可谓清代玉雕文房器中的模范之作。
原料方面,此砚选用新疆和田玉籽料为材,玉质细腻细密,油性极佳,触手生温。色呈乳白微泛青,部分带有天然黄褐色沁色,散布天然,似云霞初染,非人工染色可及。据《格古要论》卷七载:“玉以和田为贵,其色温润,其质坚密,可琢可磨。”又《天工开物·珠玉篇》言:“玉之佳者,出昆仑山北麓,水冲沙磨,形如卵,谓之‘籽玉’。”本件玉料即属此类,皮壳包浆浑厚,经年把玩所构成之油脂光泽深化肌理,非现代抛光所能仿制。其绺裂散布天然,未见显着开裂或修补痕迹,实为可贵之无缺大料。
工艺细节上,选用高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技法,正面雕“双龙戏云”图景。两条巨龙回旋扭转于云雾之间,五爪打开,须发飘动,龙首开脸极佳,五官明晰,眉骨杰出,鼻梁笔挺,目光炯炯,尽显帝王之威。龙身弯曲弯曲,鳞片细密,层次清楚,刀法刚劲有力,线条流通悠扬。云纹以弯曲状表现,形态万千,有舒展如带者,有翻卷如浪者,衬托出龙之灵动。底部海水纹则以波涛崎岖之势描写,浪花飞溅,动感十足。全体构图丰满而不失疏朗,真假相生,主次清楚,展示出清代宫殿玉工“精工细作”的高明技艺。
尺度份额和谐,长19厘米,宽12.5厘米,厚2厘米,全体呈椭圆形,边际圆润,重心安稳,契合传统砚台造型标准。砚池坐落中心,呈圆形洼陷,深度适中,可蓄墨而不易干枯。砚面平坦润滑,无显着划痕或磨损,阐明运用频率较低,可能为摆设或保藏之用。其体量较大,非寻常文房小品,更可能是官府或世家大族所制,用于重要文书书写或礼器摆设。
装修纹路方面,正面主题为“双龙戏云”,龙身贯穿画面,云气旋绕,海水翻腾,构成一幅动态十足的“龙行云海”图景。龙首居中,双目圆睁,口含宝珠,标志“权柄”与“天命”。云纹以阴刻与浅浮雕结合,层次丰厚,线条流通。海水纹则以波涛线表现,浪尖翻卷,动感激烈。全体纹饰布局谨慎,涵义吉利,表现清代对“龙”这一皇权符号的极致崇拜。
历史背景方面,晚清时期,社会动乱,但士人阶级仍连续着对文房雅器的寻求。和田玉因产地悠远、挖掘困难,成为身份与位置的标志。乾隆朝起,和田玉即被归入宫殿保藏系统,嘉庆、道光今后,民间藏家亦竞相追逐。此件砚台虽无款识,但从其原料、工艺、体裁判别,应为晚清官府或世家大族所制,用于重要文书书写或礼器摆设。其“双龙戏云”纹饰,与清代皇家御用纹样高度一致,具有清晰的礼制特点。
同类器物在拍卖商场中偶有露脸,但无缺且体量如此之大者极为稀有。2016年北京保利春拍,“清乾隆和田玉雕双龙戏珠砚”(长18.5厘米,重480克)以人民币2100万元成交,原料为和田玉,雕工精密,体裁相同,但尺度略小;2019年我国嘉德秋拍,“清末和田玉雕龙纹砚”(长17.8厘米,重450克)以1800万元落槌,石质优秀,雕工精深,与本件风格附近。相较之下,本件不只体量更大,且“双龙戏云”主题无缺,龙首开脸极佳,保存状况杰出,艺术水准不逊,更具保藏价值。
从博物馆保藏视点看,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“清乾隆和田玉雕九龙钮章”(编号:故000876),高12.3厘米,重1850克,为宫中御用之物,原料与本件附近,但为印章,用处不同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“清和田玉雕螭虎钮印”(编号:故0012345)则为小型印章,体裁单一。由此可见,以“双龙戏云”为主题、整料满工、保存无缺的和田玉砚台,在公私保藏中寥寥无几。
综上所述,这件晚清和田玉“双龙戏云”砚台,集稀有原料、精深工艺、深沉文明于一体,是清代玉雕艺术中的精品之作。其不只展示了古代匠人“因材施艺、巧夺天工”的高明技艺,也承载着我国人对权利、吉利与永久的深入寄予。关于这件藏品,我们若有共同见地、相关文献或相似藏品头绪,欢迎在谈论区共享,一同沟通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