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欧宝娱乐app 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12:24
它静卧于暗处,温润如脂,白玉为体,红皮点染,形似硕果,气韵天成。这是一只晚清时期以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的瓜形鼻烟壶,高10.5厘米,宽7厘米,重333克,通体无缺无修,皮壳包浆浑厚,是清代玉雕艺术中兼具原料、工艺与文明涵义的模范之作。
此器选用新疆和田玉籽料,玉质细腻细密,油性极佳,全体呈羊脂白,部分带天然洒金皮与淡雅枣红皮,皮色由外向内天然过渡,层次丰厚。其形状仿生瓜果,上下对称,弧面丰满,线条流通,顶部设小孔,配铜镀银口盖及珊瑚顶珠,结构精巧,功用齐备。整器未见显着绺裂,玉肉纯洁,属上等籽料选材,契合清代宫殿玉器“择玉必精、工必细”的规范。
雕琢工艺极为讲究,选用浮雕与阴刻相结合方法。壶身主体以深浅纷歧的刀法描写瓜棱纹理,凸起清楚,赋有立体感;一侧雕饰童子攀枝,衣纹流通,神态生动,手持灵芝,涵义“童子献瑞”;另一侧则饰蝙蝠、祥云,标志“福寿绵长”。刀锋圆润,转机天然,无崩口、无毛刺,显现出晚清宫殿玉匠高明的控刀才能与审美素质。
从造型与纹饰看,此壶秉承了清代玉雕“仿生写实、吉利涵义”的传统风格。瓜果体裁在清代玉器中常见,因其“多籽”之象,谐音“多子”,寄予宗族兴隆之意;童子形象则源自民间年画与文人画,交融尘俗祈愿与雅趣表达。故宫博物院藏稀有件清代玉瓜形器物,其间一件清乾隆青玉瓜形水丞(编号故006891)亦具相似仿生构图,阐明此类体裁在清中期已构成老练范式。
晚清时期,社会动乱但工艺传承未断,特别是玉石加工技艺仍在连续前代精华。此刻玉器虽不及康乾时期气势恢宏,但在细节处理与体裁运用上更为精密。此壶所用资料与工艺水准,标明其或许出自宫殿作坊或地方官坊,非民间作坊所能企及。其保存状况无缺,无磕碰、无缝补,全品相在同类器中极为稀有。
商场方面,和田玉籽料鼻烟壶近年十分重视。2018年北京保利秋拍,一件清乾隆白玉瓜形鼻烟壶以148万元成交;2020年西泠印社春拍,一件清晚期和田玉籽料雕童子戏莲鼻烟壶以86万元落槌。虽然本件未见揭露拍卖记载,但从其尺度、分量、玉质、雕工及无缺性归纳判别,其商场定位应高于一般玉质鼻烟壶。特别有必要留意一下的是,如此大体量且保存无缺原装配件的籽料鼻烟壶,在已知保藏与拍卖中寥寥无几。
艺术价值不只在于其原料宝贵,更在于其“因材施艺”的创造理念。工匠奇妙使用玉料天然皮色,将红皮留作瓜蒂与斑驳,既增强视觉真实感,又赋予著作天然气味。这种“适应天工、巧夺天工”的创造思想,正是中国传统玉雕的中心精力,正如《国家瑰宝》中所着重:“每一块玉,都有一段未被言说的前史。”
在当代保藏语境中,跟着时下人们对民间传统文明与工艺美学的从头审视,清代玉器特别是精品鼻烟壶正逐步回归干流视界。此类集原料、工艺、文明于一体的著作,不只是保藏者的案头珍玩,更是了解清代社会生活与审美兴趣的重要载体。保藏者在下手时,应要点调查玉质是否纯粹、皮色是否天然、雕工是否流通、配件是否原配。
当指尖轻抚其温润外表,那红皮如霞,白玉如雪,似乎听见了千年前昆仑山下的风声。这件晚清和田玉籽料瓜形鼻烟壶,不只是器物,更是一段凝结的韶光。关于这件藏品,我们若有共同见地、保藏故事,欢迎在谈论区共享,一同沟通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