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欧宝娱乐app 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12:03
它静静伫立于漆黑之中,如一枚凝结的天穹之眼。这枚辽金时期的和田玉海东青带板,直径6.9厘米,厚0.9厘米,重53.5克,通体呈温润乳白泛黄,部分带有天然褐沁,玉质细腻油润,触手生温。双面透雕海东青搏兔图,刀法刚劲有力,线条流通豪放,展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骁勇与豪情。
此带板原料为典型和田玉籽料,玉色纯洁,结构细密,油脂光泽显着,契合《格古要论》所载“温润而泽,细致以栗”的上等玉材规范。外表皮壳包浆浑厚,沁色由外向内逐渐浸透,构成层次分明的“老熟”特征,非现代仿品可及。全体无裂、无修、无补,保存状况极为无缺,实属可贵。
雕琢技法选用高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方法,正面以立体圆雕体现海东青爬升捕猎的瞬间姿势:双翅舒展,利爪前伸,尾羽微翘,动态十足;下方兔子蜷缩挣扎,四肢蹬动,细节入微。反面则以阴刻线勾勒枝叶纹饰,与正面主题照应,构成无缺的打猎场景叙事。刀工深峻有力,转机处干净利落,尤以茸毛描写最为精妙,每根羽翎皆独立成形,层次明晰,极具视觉上的冲击力。
在辽金时期,海东青(即矛隼)是契丹族与女真族贵族极为推重的打猎猛禽,标志权利、勇武与天命。据《辽史·礼志》记载:“秋狝之礼,必以海东青逐兔。”每年秋季,辽帝亲率诸王贵戚举办“秋狝”,以海东青捕猎鹿兔,既是军事训练,亦为政治典礼。因而,海东青体裁广泛见于辽金玉器、金属器及壁画中,成为其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。
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辽代白玉海东青啄雁带环(编号故001278),其构图与本件类似,但为单面浅浮雕,工艺相对简略;而大英博物馆所藏一件金代玉雕海东青带饰,则以平面阴刻为主,缺少立体感。相较而言,本件不只选用双面透雕,且在空间处理上更杂乱,经过镂空与层次叠加营造出激烈的动感与纵深感,在已揭露的保藏与拍卖记载中,同类无缺器极为稀有。
从工艺传承视点看,辽金玉雕深受唐代影响,又融合了北方草原文明的粗暴风格。不同于宋代玉器的文雅细腻,辽金玉器更着重力气感与叙事性。此带板正是这一审美取向的集中体现:它不寻求整齐对称,而是以动态捕捉瞬间,以刀锋传递气势。正如知网论文《辽金玉器艺术研讨》指出:“辽金玉雕以‘动’为魂,以‘势’为骨,尤擅体现动物奋斗局面。”
商场层面,近年来辽金玉器逐渐遭到重视。2018年北京保利春拍,一件辽代白玉雕云龙纹带扣以46万元成交;2020年我国嘉德秋拍,一尊金代玉雕双虎纹佩以68万元落槌。虽然本件未见揭露拍卖记载,但其体裁共同、工艺精深、保存无缺,在同类器物中具有极高的保藏价值。近五年未见完全相同装备的辽金时期海东青透雕带板揭露露脸,显现其稀缺性。
艺术价值不只在于其技艺之精,更在于其文明内在。海东青不只是猛禽,更是契丹人精力的标志。在《契丹国志》中记载:“海东青者,天之神鸟也,能逐日而飞。”此带板将神话与实际结合,赋予玉器逾越装修的功用——它是身份的标志,是力气的具象,是崇奉的载体。
在当代保藏语境中,跟着时下人们对北方少量民族文明的重新认识,辽金玉器因其共同的艺术言语与前史厚度,正逐渐进入高端保藏视界。此类兼具实用功用与艺术美感的著作,不只是物质财富的标志,更是精力世界的寄予。保藏者在下手时,应要点调查玉质是否为真、雕琢是否连接、沁色是否天然、是否有修正痕迹。
当目光穿过那层层叠叠的羽翼,似乎看见千年前的草原之上,一只海东青划破漫空,直扑猎物。这枚辽金和田玉海东青带板,不只是匠人之手的创作,更是六合灵气与人文情怀的融合。关于这件藏品,我们若有共同见地、保藏故事,欢迎在谈论区共享,一同沟通讨论。